11月30日,黃少薇秘書長前往消防署位於南投、名聞遐爾被譽為亞洲第一的『消防訓練中心』,擔任第一期「#災害管理實務班」的課程講師,為來自全台各地的消防局處學員們介紹「#防災產業與公私合作」的講題。
根據聯合國減災辦公室(UNISDR, 2013)的資料顯示,在防災上投資1塊錢,後續將可以減少4-7元的相關損失,而且有高達200億美元的潛在商機。防災議題在台灣多半被認為是政府應該要全權負責的事情,但根據日本兵庫縣針對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地震火災調查報告書》來看,從災難中生還的人接近7成是透過「自助」、2成是透過「互助」逃出現場,透過政府「公助」角色存活的人僅僅只有1成,因此 #自主防災 是提高生存機會的重要關鍵。鄰國日本的高知縣面對發生機率極高的南海海槽大地震,當地政府極力推動防災產業,防災產品的銷售也從2012年剛推動的0.6億日圓,今年(2023)已成長到126億日元的規模,不僅保障民眾安全,也擴大產業促進多元發展。
以地震為例,氣象署的強震即時警報可讓收到告警訊息的民眾及早應變,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等防範措施,但利用 民生公共物聯網 的 #複合型地震速報(區域+現地型的地震站) 的演算預報優勢,不僅爭取更多應變時間也能縮小預警盲區(由70公里縮小至25公里),若再透過民間企業將收到的訊號 #加值應用,像是結合里長廣播器、電梯停梯、瓦斯禁斷…等,便能降低民眾恐慌、減少傷亡。黃秘書長以電梯受困為例,待在電梯車廂內其實相對安全,但民眾第一時間通常是撥打消防隊請求協助,若遇到大規模震災,受困電話可能瞬間癱瘓消防專線,間接影響後續救災能量。因此,若能透過物聯網的即時作動,將電梯停梯或安全復歸,便能減輕救護單位及電梯業者的負擔。黃秘書長強調:「透過科技應用和民間力量彼此串連,不僅提升民眾防災意識,也能振興臺灣防災產業,在災時減少消防人員的救援負擔!這是協會可與公部門攜手合作的地方。」
協會除了大力推動出版品以及粉絲專頁作為行銷宣傳管道、深入民眾生活之外,同時也透過嶄新的手法讓民眾了解防災議題,如10月中剛發行的 #地震防災小英雄 桌遊,便是利用情境討論和認識圖卡來辨認災害,而現場展示的個人型太陽能板、只要一點水就能發光的水電池手電筒、多元用途的火山防災巾、抗菌開運防小人(這也算防災吧?)的 #七寶淨抗菌護手露,還有新上市的災難小說《災難預言事務所》也都引發熱烈討論和詢問。黃秘書長補充強調,授課教室外的 #防救災展示館 裡面也有陳列團體會員的產品,例如符合亞洲人體型的 台灣開廣股份有限公司-紡纖事業處消防衣,還有 MSA空氣呼吸器,協會在防災產業的多元面向讓與會者大大驚艷。
未來,協會會更積極串聯防災相關產業,結合公私部門的力量共同倡議與協力,讓民眾與財產有更多保障,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也更具韌性。
《災難預言事務所》高雄場新書發表會,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活動時間|2024/1/20(六)15:00
活動地點|誠品衛武營限定店
報名網址|(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