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Thu

青年防災|避難中心模擬體驗

各位有注意過住家附近有哪些避難收容中心的告示牌嗎?

您是否有留意過避難收容所的容納人數有多少呢?

協會(2021/2/20)參加由慈濟基金會(TIYA慈濟國際青年會、慈發處災防組)所主辦之【青年防災|避難中心模擬體驗】,透過情境模擬及分組討論,引導參與者去思考,當災難來臨時,如何緊急開設並分工管理避難收容中心,使災後復原的過程有秩序、有品質的順利運營。

發生災難後,除受災戶外,亦包含外國人、遊客,或房屋無損壞但停水停電、或擔心餘震倒塌的「歸宅困難者」(因災難無法回家之民眾),都需要暫時性的安置場所。臨時避難收容的選址,必須兼顧方便安全,且需要規劃適當的動線和空間分配,也應考量特殊需求人口(孕婦/身障者/老年人…),才不致造成災民受創後的二次傷害,例如:低窪易淹水的地區就不適合作為避難所,以免淹水要做二次搬遷;另也要考量災民會一直湧入,人數暴增造成的資源排擠效應,都需審慎評估,因為「空間容積」並不可等同換算「可收容人數」。

 

慈悲科技:帳棚、福慧床

由慈濟基金會呂學正組長 介紹「慈悲科技」推出的福慧帳棚如何在三分鐘內快速裝卸,提供災民舒適且隱私的獨立空間,帳棚內並擺放兩張福慧床及一組福慧桌椅,簡易操作又人性化的設計,提供災民最大幫助。

 

避難收容中心開設模擬桌遊

黃玉琪專員 則分享慈濟開設避難收容中心時的相關營運流程,並以日本避難桌遊(HUG)作示範說明,他指出開設避難中心做好管理,是非常非常非常(連說三次!)艱鉅且重要的任務,每次都傾盡全力,就是希望將災害影響降到最低。為更凸顯災時複雜狀況,黃專員並提出「狀況題」讓現場學員解任務,包括「災民湧入,收容人數暴增」、「特殊需求人口」安置,以及季節風向之關係,考量臨機應變能力。他強調沒有標準答案,一切都是要憑藉過往經驗和現場資源做判斷。
例如搭建避難帳棚時,便須考量災區氣候如溫度、是否屆臨汛期降雨,是否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等等。

[收容安置場所]的空間規劃,可分為作業區域、收容區域及服務區域這三大區塊。其中,《作業區域》包含:健康檢疫區、隔離觀察區、諮詢服務台、物資發放儲放區、消防設備行政指揮站;《收容區域》包含:家庭寢區、單身男/女區、特別照護寢區、寵物收容區、臨時休息區等;《服務區域》包含:炊事區、哺乳區、廁所盥洗區、共水區、醫療保健關懷區、宗教/NGO服務區、吸煙區等。每一區域體貼細膩規劃,無一不是避難所管理上的重要環節。

 

活動最後,協會也分享「災害防救法則」──自助:互助:公助=7:2:1,提倡平時自主防減災的重要觀念。並提供協會製作之「防災避難物品清單Check List!」分享給在場學員,引起熱烈迴響。

除了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也是災害管理很重要的一環,依此循環類推, 當災害發生時,若無應變的組織程序可以依循,可能會導致救援無法到位,衍生出對於災民的二次災害,因此固定的避難救援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此次活動有相當多的青年或家庭共同報名,正好呼應活動主題「青年防災」,期待未來有更多青年加入災害相關知識研習或訓練,當災害來臨時,青壯年族群發揮其力量,便會成為救援的一大助力,提高台灣民眾對於災害的韌性。

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提供經驗豐富的引導學習和經驗分享。


相關連結

大愛新聞青年防災 | 災防科技實務操作

最新活動快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