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Tue

亞洲防災高峰論壇:氣候危機下公私協力與韌性再造

氣候危機衝擊下,全球企業力拼ESG,27日上午舉辦的「亞洲防災高峰論壇」以「氣候危機下公私協力與韌性再造」為主題,由臺灣防災產業協會與台亞基金會共同舉辦,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無任所大使林佳龍、行政院災防辦主任吳武泰和多國駐台使節等人皆出席與會。對於防災治理,沈榮津於致詞時表示,為了降低氣候風險,必須建立災害韌性,ESG實際上就是防災概念。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尤其台灣還是全世界受災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幾乎每年都會遭遇颱風、地震和土石流等天然災害,例如去年即遭遇百年來最大的缺水危機,在防救災韌性的提升上,亟需企業與政府以公私協力方式合作,因此「亞洲防災高峰論壇」針對跨國合作、ESG願景和科技防災等切合最新趨勢的議題,全面地討論氣候危機下台灣的調適之道。

沈榮津於論壇上指出,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行政院已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案,在因應氣候變遷災害下之「調適策略」增訂專章,確保國家永續發展,並且也在3月底公佈「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強調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代表的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的永續目標,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為了永續經營,必須防範於未然,建立災害韌性,也是為什麼在防災高峰論壇分享ESG的原因,ESG理念其實就是防災的概念。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也表示,過去談淨零被視為是道德行動的「選配」,但現在已是每個企業需要的「標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若要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晚必須在2025年前達到峰值,並且在2030年前減少43%,而企業正是實踐這些目標的關鍵,對企業而言,ESG不只是減碳,更是商機,因為綠色供應鍊是必然的趨勢,企業越早投入越能取得先機。

運用科技防災,台灣更已有令人亮眼的成果。前瞻計畫中的「民生公共物聯網」即是結合台灣的頂尖數位科技,以大數據、物聯網和AI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針對地震、水資源、空氣品質及防救災等四大領域,推動深入的數位治理,以科技打造最強韌的防災後盾,例如在諸多的河川與山坡地設置感測器,就能在颱風來襲前,更即時了解各地水位,並採取因應措施。

針對論壇主題的ESG與防災,主辦方之一的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更結合了一群重視永續治理的企業家們,精心準備了獨一無二的「ESG防災盒」,作為論壇來賓的伴手禮,其中包括包括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的「環保口哨及放大鏡」,都是利用回收塑膠再製而成;還有創淨科技研發的小淨香氛抗菌護手霜,抗菌液原科是生活中常見的水,不會污染環境也不會引起過敏紅腫。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祕書長黃少薇指出,雖然氣候和地理地置造就台灣天生多災的島嶼宿命,這也可是是台灣的優勢,正因為瞭解各種災害,得以開發出相應的防災商品,未來符合ESG精神的防災商品將是主流,循環經濟將是企業永續的重要課題。
 


▲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於亞洲防災高峰論壇致詞

 

▲ 亞洲防災高峰論壇貴賓合影

 

▲ 消防署蕭煥章副署長向駐台單位代表介紹臺灣防災科技應用

最新活動快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