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Wed

北台雨下不停仍缺水 氣候緊急下沒水怎麼辦?

2020年台灣無颱風登陸,且正面臨56年來最嚴重乾旱!近期北台灣雨下不停,台灣年均降雨量甚至是全球2.5倍,卻為何各地水庫的水情拉警報?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已宣佈,台灣西部、南部水情在明年五月雨季前仍呈現嚴峻狀態。有鑑於此,《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將於明(23)日舉辦「氣候緊急下,沒水怎麼辦?」線上直播論壇,由氣象達人彭啟明擔任主持人,節目邀請經濟部水利署賴建信署長、報導者基金會何榮幸執行長以及開放農業實驗基地陳幸延創辦人,共同以「媒體與民眾、農業與科技」兩大主題,討論2020年末至2021年的重大水情議題。

針對今年的旱象,《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曾於日前以「為什麼會沒水?」和「沒水對生活哪些方面影響最大?」等兩大議題進行臉書投票,發現多數民眾認為沒水的原因在於「降雨量不足」,影響則是「沒水喝、無法洗澡、洗衣服、沖馬桶等…」最在乎。而民生使用的影響之外,用水緊張也會衍生公共衛生問題,以及導致企業製程中斷等,影響深遠。

此次直播特地邀請熟悉環境議題的媒體代表何榮幸,以媒體與大眾溝通科學與環境資訊的角色與責任切入,分享水資源對各層面影響的新聞處理與新聞觀點。節目中也將討論「嚴重缺水、休耕…」等現象報導水情,何榮幸建議媒體如何擴展「以台北看天下」的報導視角,並且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長遠視野,來報導旱象新聞,以建立民眾的公共意識。

一旦缺水,首當其衝的產業之一就是農業,不論因缺水而限水或停水,都對靠天吃飯的農業影響鉅大。隨著科技發展,陳幸延結合科技,發展出使用最少的自然資源但發揮最大效益的技術,自行開發測量和記錄天氣變化的微型氣象站、田間水位站、自動調節水田水位的水閘門和雷射驅鳥槍等各式小型農具,並導入監測及自動化技術,將科技及農業結合,創造新的產業想像。

陳幸延提出「再生性農耕」概念,強調農田需加強透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與地表覆蓋物,以及以循環設計有效的運用水資源。最後陳幸延創辦人分享農委會之「推廣管路灌溉設施補助」計畫,宣導農業工作者使用現代化管路灌溉設施,將用水最大宗之灌溉用水提升至最大效率,能緩解在枯水期缺少灌溉用水之窘境。

未來旱澇等極端狀況加劇,台灣依然要面臨水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台灣氣候上的枯水期為11月至隔年4月,針對水資源的現況與未來趨勢,政府已提出水資源開源、節流、調度和備援等作法因應,而產業與民眾需改變用水型態已是不爭的事實,節約使用生活用水,農業有效利用灌溉用水,企業落實回收水及節水措施,才是資源永續使用的理想生活。

 

▲ 何榮幸執行長、陳幸延創辦人、賴建信署長、彭啟明總經理合照(由左至右)

 

 

▲ 會後訪問賴建信署長

 

 

▲ 賴建信署長介紹水情APP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

 

▌影片連結

氣候緊急下沒水該怎麼辦

 

▌新聞連結

【這不是在演末日電影】80 年內,台灣恐連續 35 天不降雨!極端氣候來襲,高雄、南投先渴死?

 

Th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