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Thu

【TADPI 10th】承先啟後 十年有成

 

面對災害,是不安也是力量,是考驗也是成就


緣起

鑑於全球天然災害發生頻率與時遽增,災害規模也趨向極端化及複雜化,臺灣被世界銀行評為災害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政府擬定政策並挹注經費於相關研究及建設,企業與專家學者耕耘擘劃,民間防災意識逐漸成形,產業輪廓已然浮現,為整合國內防災產業鍊、共同推動擴展國內外市場,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於2013年正式成立。時至今日,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堂堂邁入第十週年,第一屆由龔誠山理事長開拓先河,擘畫臺灣防災產業藍圖;第二屆周天穎理事長攬括臺灣地理資訊與科技產業,持續擴展協會規模;第三、四屆彭啟明理事長以優化產業環境為方針,倡議公私協力並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雖易受颱風、地震、旱澇及山崩威脅,臺灣民眾對於災害的想像常常以晦氣不祥而避之,或因樂觀偏見選擇輕忽,但這也是防災產業發展的契機,正因我們處於如此多元的氣候型態與地景樣貌,反而造就臺灣應對災害的獨特韌性,逐步發展成全球最具防災產業化潛力的國家之一。對內,我們整合跨領域產業、強化國家防減災實力,藉由軟硬整合加速產業轉型,達到數位治理之效;對外,協助友邦建置防災網絡及智慧城市基礎佈建,不啻締造另一項全球化產業,更促進外交實效。

2023是疫後啟動的第一年,亦是協會十週年紀念,我們期待帶給大眾「復甦與希望」的想像,因此以「10」作為設計主軸:「1」以房子象徵與民眾切身相關的住宅安全、民生議題;「0」則以球狀蒲公英作為意象,蒲公英的花語為「希望、自信、堅韌、自由」,象徵防災意識如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遠播,同時含有擴散希望、以柔韌力量面對未知挑戰的寓意,最後以SDGs 17個發展目標作為蒲公英的主視覺色系,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

十年有成,一路走來是考驗也是成就,我們將持續扮演公私協力倡議的角色,加深產官學研各領域的合作縱深關係,並將生硬艱澀的防災成果,轉為淺顯易懂的生活化語彙或教具媒介,盼以柔性的力量根植於民眾心中,如同溫柔的徐風,將防災意識的種子散播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身處多災的臺灣,災害不會消失,最重要的是面對挑戰時的勇氣,強韌身心及社區組織,為防減災做足準備。接下來,我們盼以「柔而輕、韌如心」的態度,踏入永續發展的下一個里程碑


十年積累

自2013年起,臺灣防災產業協會主協辦160餘場論壇研討會、講座座談及交流媒合會等活動,訪會近400場次的廠商交流活動,同時,防災觀念推廣亦為協會重要任務之一,受邀演講與活動宣導場次達150場以上,實際觸及人數超過30萬人次。

2016年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籌畫辦理國際型研討會,超過43個國家,吸引超過2000人次以上來自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共襄盛舉;2019年至2022年負責民生公共物聯網國際拓銷,媒合將近250家次的國內外廠商,主要觸及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越南與緬甸等東協國家。2019年至2021年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協助友邦貝里斯建構城市韌性,其成果由國合會於聯合國COP26周邊論壇發表,分享台灣如何透過科技工具,在政府數位轉型及災害風險預防這兩大面向協助友邦提升韌性,並達到氣候變遷調適作為;2022年參與國合會防災科技專班,促成國內防災廠商與聖露西亞、巴拉圭、瓜地馬拉、史瓦帝尼等國的消防及災害管控部門官員進行交流。


核心目標

深化會員企業鏈結

拜訪會員廠商與協力夥伴,透過面對面的交流,加深瞭解其技術產品與未來發展趨勢,跨域結盟、拓展鏈結,以功能導向逐漸轉為議題導向,期盼透過協會整合及倡議,達到1+1>2之成效。

拓展國際產業視野

2020-2021年間,受疫情所困,無法聚結台灣防災優良廠商至國外實質交流,但仍透過各式管道辦理多場線上國際交流活動,持續與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防災相關單位保持聯繫。蟄伏三年的能量蓄積,協會預計在未來更加強化國際落地交流。

優化防災產業環境

持續促進台灣防災產業環境優化與推動防災產業相關政策為協會重要任務,今年度陸續透過協會理監事倡議「全民防災議題」,意欲使大眾投入關注於防災議題,以bottom-up方式促使產官學研界傾注資源於其中。

持續滋長防災觀念

不同於以往僅是於國家防災日活動與民眾對話,或是單純以演講分享形式與民對接,2022年首度以「日常防災雙語特展」展覽形式,具象化家庭防災情境,以童話故事包裝日常防災與自主減災議題,拓展至親子假日休閒場域,持續以多元方式傳遞防災觀念。

Th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