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Tue

2013.10.25「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催生防救災意識 創造市場大商機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催生防救災意識 創造市場大商機

 2013/10/25      者: 徐國祥

「面對天災頻仍的臺灣,政府當局和民眾更是沒有理由不嚴格看待的。」臺灣防災產業協會鄭錦桐祕書長強調。可惜的是,雖說近幾年臺灣政府各部會投入許多科技防救災訓練計畫和成立研究單位,卻沒有為臺灣防救災產業形成龐大商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

歸究原因在於,臺灣政府當局投入在防救災工作太多,相對造成民眾太過依賴政府單位進行搶救災,更養成民眾遭逢天災事故只想要求家賠償之心態。當然,民眾與企業必須充分瞭解災害潛勢資訊,並自我提升防災意識,且適切轉移災害之風險,而非僅一味依賴政府單位之力進行搶救災,否則災害防救成效有效,整個臺灣防救災產業鏈商機只能視政府作為而定,根本無法形成龐大之市場商機。


民眾缺乏防救災意識

臺灣地區深受全球極端氣候影響甚劇,致使面臨水災、風災、土石流⋯等天然災害嚴峻考驗,也因身處西太平洋環地震帶,極易遇逢地震災害侵襲,造就臺灣在整體防救災實務經驗和研究資料累積眾多能量,更成為全球各國在防救災最佳參考指標。

但事實上,提及臺灣政府防救災整合問題,在成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可說是政府單位各自為政進行防救災工作,根本是沒有全面性防救災整合規劃可言,以
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雄甲仙小林村滅村事件最具代表性。至此之後,臺灣政府當局才逐漸針對複合式災害型態(地質、水利、強降雨、土石流、風災⋯等)進行全面評估和提出跨部門整合性防救災計畫。

鄭錦桐祕書長指出,反觀日本在防救災做法層面,日本遭遇重大天然災害事故不下臺灣,以1923年關大地震為例,地震造成木造房屋倒塌,且火勢造成易燃木造房屋快速延燒,導致十餘萬人死傷,190萬人疏散避難之譜,此慘重事故讓日本政府當局在探討地震防災時,必定會連結火災搶救作法。

又以日本歷史記載「海嘯」為例,在2011年日本東北遭逢地震矩規模達9級的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前,此地區在歷史已發生多起海嘯事故,以致非常重視防災演練和防災工程,甚至該地區早將地震引發海嘯提升至芮氏規模8級,其巨細靡遺記錄各類災難事故和慎密防災訓練做法都令人嘆為觀止,這是臺灣僅約四百年史料記載無法比擬的,也凸顯臺灣嚴重缺乏防救災之傳承作法,更不由得令人懷疑究竟有多少人還記得臺灣921大地震的慘痛教訓,甚至只認為防災責任是落在臺灣政府當局身上而已,不似歐美、日本防救災意識和作為是從民眾自身做起的。


肩負防救災產業橋樑角色

「目前臺灣擁有眾多防救災協會組織,『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究竟最大不同特色為何?」對此,鄭錦桐祕書長不諱言表示,臺灣防救災產業鏈可區分成上、中、下游,科技研究單位累積防救災能量並不一定能夠貼近客戶端需求,基本上可說少了一個中間橋樑的角色,『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成立目的和定位就是要肩負此一責任,即將科學研究解決面向和實際客戶需求形成各類商機應用;另一方面,也藉由協會提供之平台讓來自於土木工程、地震、水利、氣象、保全、消防、保險、空間資訊、雲端科技⋯等防災相關領域之會員,可進行跨領域技術整合,並藉此媒合出新的防災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再者,在協助防救災產業之廠商獲得利潤商機前提下,本協會會員共識是如何讓防救災產業環境可以經營更好、更健全,亦基於主動教育民眾提升防救災意識來帶動需求,也透過本會員提供全新防救災產品、保險和工程施作之服務項目,真正為臺灣防救災產業創造就業人口和龐大商機。

至於「臺灣政府當局需不需提供民眾各類防救災APP應用程式服務?」是非常值得討論的議題,站在『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立場來看:「應多讓廠商來開發客製化的防災APP應用程式。」其原因在於,政府當局發包APP應用程式給得標廠商製作,受限於政府經費,將無法獲得更客製化與全面性防救災APP應用程式開發,後續APP應用程式維護和改版又需耗費眾多經費。

嚴格說來,臺灣政府當局只需開放防救災資料庫訊息,諸如:水災、土石流、活動斷層、山崩與地滑(順向坡)⋯等高潛勢與高風險區域,即可觸發民眾自主防救災的危機意識並進行防災服務之消費,在有商機可乘下,自然引發廠商開發APP應用程式,並形成客製化之防災服務內容,政府單位反倒可輕鬆擔任資訊監督之角色。甚至可委由具備專業防救災技術能量之『臺灣防災產業協會』來進行審核和把關或授予認證,未來『臺灣防災產業協會』也將推出整合性防救災平台,透過此一平台不僅提供全臺灣最新防救災資訊之客製化服務,更可蒐集民眾與企業對於防救災之需求,『臺灣防災產業協會』自然可從中輔導與媒合廠商投入研發,創造出更好的防救災技術與產品,進而創造防救災產品銷售的更大商機。


結語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將努力把臺灣防救災產品與全方位整合方案介紹給國外採購者,最終如同台北電腦展規模來營造龐大臺灣防救災產業之市場商機。

來源:http://www.asmag.com.tw/article/article_detail.aspx?aid=9203

 

 

Th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