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防災資訊]|自我儲備|平時做準備 災時不狼狽

|自我儲備|平時做準備 災時不狼狽

上圖:2020/3/19 中天新聞採訪

昨日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飆高,民眾預期性的恐慌心理造成囤貨現象,許多人都在詢問應該準備哪些物品?要準備多少天的儲量才夠?各式各樣說法,眾說紛紜,到底什麼資訊才能作參考呢?

:「一定要儲備物資嗎?」(最好要!)
:「有呀我們家有準備一個放在儲藏室喔!」(要每個成員都準備!而且要放在顯眼易拿取的地方)


關於自主減災的觀念,這裡要先從1995年的「阪神淡路地震」說起,日本政府調查發現,若依比例,當時存活下來的十個人當中,有7個是自助,2個是互助,只有一個人是靠公助(也就是政府的救援),他們因而推演出「災害防救法則『7:2:1』」,也就是說,災害來臨時自助互助有比較高的存活機率,平時預作準備的人比較容易存活下來。自此,日本民眾便把「防減災」當作是自身責任的一環,風險由自己承擔,而不是雙手一攤、什麼都推給政府解決。也因這樣,日本的防災產業蓬勃發展,有定期出刊的雜誌或各類防災書籍、防七種過敏原的即食罐頭、琳瑯滿目各種類別的防災食品和對應產品。相較而言,臺灣這一塊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波疫情造成許多不便,許多企業、商家營運受到劇烈影響,民眾則引發搶購民生物資(口罩/衛生紙/罐頭/米糧…)的現象,但這或許也是臺灣民眾第一次意識到「自我儲備」的重要性,瞭解到平常就應該以「循環補充」的方式,持續的儲藏物資,而非一窩瘋搶購,耗時耗力更耗精神。以這次疫情對「口罩」的需求為例,如果平常就有儲備的概念,也許第一時間就不用請假排隊買口罩了。


積累多次受災經驗,日本政府也歸納出特別需要備置的物資,並依類別分成三級,分別是:0級(隨身攜帶)、1級(緊急帶出)、2級(安心儲備)。

0級 :日常隨身包的物品

例如口罩、手電筒、暖暖包、乾洗手、隱形眼鏡…等。

1級 :緊急離家避難時攜帶的物品

(約3天份,後背包可負擔的容量),例如眼鏡、水、收音機、保暖毯、簡易廁所、乾電池、證件影本、常備藥…等。

2級:在家避難或隔離的物品

會需要較大的儲備份量(1週~1個月不等,視情況而定),例如衛生紙、飲水、米飯麵條、果醬罐頭或即時料理包、耐久放的乾果蔬菜…等。


災害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前後腳同時來到(假設疫情蔓延期間,又碰上旱災或地震),這便是「複合式災害」,因應準備的情況也更加複雜,這些都需要細細思考和情境想像,不是簡單歸類就可解決的喔。
(延伸影片:【災害未來式】專家談「災害」與「複合式災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4BiParJ1uE

若你的同事家人突然被確診,當你被要求在家自主隔離14天,除了靠物流外賣,你是否能夠維繫生活基本所需?假設不幸進入社區感染階段,嚴峻情勢不得不封城時,你是否有足夠的儲藏以渡過漫漫無盡的防疫生活?這時候2級的安心儲備就是你的解方。另一種情況則是地震後,家裡沒有明顯受損、不需離家避難,可是缺水斷電,那麼你儲藏的2級物資就很重要!因此0/1/2這三級分類是可以對應各種情境,並非針對特定災害,最主要的概念還是強調,每個人都應該透過風險管理及自我儲備達到「自主減災」之目的。


考量新聞採訪時,影片無法完整表達協會欲傳達的完整概念,因此說明如上。

感謝中天新聞採訪

採訪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ueQWLH_SA

感謝 深夜蘇房的精油芳香漣漪 獨家贊助精油
感謝 禾妍媜養生坊 獨家贊助潤肺養生茶品